从理论上讲,说到需求,就等于说到供给,这是供求关系的两个方面。
然而美国的经验证明,政府管市场,越管越乱。陆先生拿公平说事,用意无非是吸引公众眼球,多拉两张选票罢了。
市场的智慧与能力是有限的,政府却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在民主国家里,不同的利益集团可以遵循法律程序,通过立法改变分配格局,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通常意味着更加有利于本集团。陆克文总理主张政府控制金融衍生品带来的系统风险,问题是如果机构投资者都搞不清金融产品所含的风险,为什么要相信在研究力量、信息和经验上都处于劣势的监管者呢?为什么相信他们能为投资者把好关呢?同样令人怀疑的是监管者的激励,麦道夫骗局早就有人举报,美国证监会却置若罔闻,直到金融危机爆发后才展开调查。政府要关注市场中的变化,及时总结,及时立法,推广执行。市场会失效,政府却永远有效。
在这一点上,香港特区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作为堪称典范。在这方面,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就金融企业特别是投资银行的形态而言,合伙人制是否比公众公司更为合适?高管和业务骨干作为合伙制企业的主要股东,与企业共兴衰,在这样的框架下,是否能够更好地平衡金融创新的收益与风险? 在微观重塑的过程中,政府当然要发挥作用,但它不可以越俎代庖,因为在改善治理机制的谈判中,主体是股东和管理层,治理机制是两者在自愿基础上的博弈结果。几翻炒起跌落之后,真相渐明,社会信心大失,必然陷入一蹶不振的危机状态。
这就在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循环序链中埋藏下无数的或然性和风险因素。增值税的大部分(75%)也掌握在国家手中。这就构成了一对经常的、不解的矛盾,即广大劳动人民或社会大众的有效需求不足与社会生产扩张和产品过剩的矛盾。经济周期细分包括供求周期、固定资产更新周期、技术变革周期、社会福利与效率选择周期等综合表现形式,使得各阶段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因此要切实对它们减免税费负担。2、大力推进民生项目建设。
如此使国家陷入经济周期漩涡,难以自拔。这种上吸机制,形成了上大下小、上实下空的财政体系。应该协商降压,挤出泡沫,惠及百姓,才是正确出路。1993~1995年高涨,1997~1999衰退。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面日益扩大,也波及到中国。所以,今年在出口凋萎的情况下,外资进入速度却增长26%,说明了这种实际情势。社会经济二元结构分化,运行到一定程度之后,广大弱势企业出现负利润,简单再生产不能维持。与上述因素互作,使得中国股市完全成长为投机主导型市场,而非投资主导型市场。
中国海外资本投资还经常被套住。总之,中国涉外经济处于被剥削、被控制、福利外流的不利地位。
2008年前三季GDP增速为9.9%,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回落到9%,增速进一步下滑。国家银行支持强势部门、大型企业扩张,推动通货膨胀,创造利润。
还要深化改革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扩大地方自主权。而作为弱势经济体的一方则情况相反,它们分散、狭小,没有官方权力保护。政府监管须要民主政治监督。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出现过长时间滞胀现象,此曾引发了新自由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它们通过欠债迫使政府和银行帮助其包装上市,圈取巨额社会资金。社会经济增长10%,而国家财政增长却是30%以上,与强势部门增长速度高度相关。
外贸出口增速由去年的24%下降至近期的13%。再增发500亿元核销贷改拨(即原来的拨改贷资金还不起了,又重新改成无偿拨款了)所形成的资金缺口。
后期,中方经过长期廉价劳动、廉价资源、廉价商品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那些资源类、能源类大型企业和行业更可直接推动资源、能源等价格上涨。
四是直接的权力经济部门,即在市场监管的各领域,由各类监督权力特许的各种经营企业和行业,如运输公司、矿产公司、医药、烟酒公司、旅游专线等等。2009年1月16日 进入专题: 经济危机 。
它们垄断国家资源、能源、支柱产业、航运等经营空间。市场经济本身建立于社会分工、商品交换、货币信用的基础之上,供求分离、钱货分离、借贷分离、使用价值与价值分离,存在着广泛的时间差、空间差、主体差、信息差等。它们同属于强势经济部门,稍有特点的是它们与地方政府关联更为密切,它们与地方政府财政、银行之间的铁三角关系更为明显。努力控制强势垄断部门,消除滞胀因素。
四、中国房市和股市存在原生泡沫中国房地产业领域,也主要是大资本、大型企业、权力资本涉足。解职、重组内地证监体系,引进管理及制度资源,重建中国资本市场监管体系。
它们很少或长期不向股民分红。国外发达国家房地产业盈利一般在7~10%,中国则达到30%甚至50%、100%以上。
中国经济进入福利外流,恶性循环的窘境。同时,稳步培育真正的民间行业自组织体系。
广告、分销等环节又由外掌控。例如,1987~1988年高涨,1990~1992衰退。从而使这类企业在市场上具有扛价本领。9、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强化民主政治监督,进一步促使政府公正履行市场监管职能。
还剩下一点出路就是近一步压低劳工标准,以榨取血汗微利,当劳动合同法等正常化社会管理实施以后,它们就难乎为继了。六、中国市场经济监管不力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也是自由竞争经济,它的正常运行必须有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即完善的法律法规。
这种财力结构使国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比重日益加大,国家建设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社会经济运行对国家依赖性太大,每逢萧条,就靠国家投资、上项拉动。其他税利收入在各级地方财政中逐级留成,也是越向下比例越小。
有些已蜕化为部门既得利益集团。实行县区政府首长竞选、公选和直选制度,扩大人民和社会监督力度。